有人说今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最令人感动的有两个瞬间,其一是披头士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在最后时刻引领全场观众大合唱的《Hey,Jude》,另一个就是由失聪音乐家伊芙琳·格莱尼敲击出的让人血脉贲张的鼓点。10月5日,这位无声世界里的“打击乐女王”将加盟国家大剧院2012国际打击乐节。从伦敦奥运会到在北京登台演出,中间仅相隔两个月,不能不说是给所有喜欢她的人的一个惊喜。
伊芙琳·格莱尼
用心与身体一起去“听”
格莱尼是首位在20世纪西方世界进行打击乐独奏演出的乐手。尽管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关于她的故事并不是一个老套的“身残志坚”的故事,因为她不仅在舞台上取得了连正常人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成就,而且其潇洒无比的生活态度同样令人艳羡不已。人们最好奇的是,12岁就因为耳神经受损而深度耳聋的格莱尼如何感知音乐,而且还能演奏600多种打击乐器?刚刚接触打击乐的格莱尼曾因为不停地疯狂敲击而使得双手淤青,后来她通过自己独特方式感受到的音乐效果甚至要远远好于依靠耳朵听到的,而她也跨越了身体条件的障碍,成为伦敦皇家音乐学院的一员。对此,格莱尼说,“人们总喜欢给人打上标签,比如我就被贴上了‘聋人’与‘音乐家’两个标签。事实上除了极少数的不便之外,‘听力障碍’对于我就像头发的颜色一样只是个人身上一个普通的特质罢了。我从来就没有所谓‘克服身体上的残疾,与普通人一样’的概念,因为我一直认为自己与常人无异。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残疾’,比如我永远别想成为举重运动员,超级模特或是男高音——除非我吃了不正常的荷尔蒙!每个人都有许多种没法胜任的事情,或是能力不足,或是自己根本不想去做。决定了人一生轨迹的最重要因素是他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即使是再严重的身体残缺也都是次要的。”
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大侠”一样,因为现实存在的听力障碍,格莱尼其他的感官都异常灵敏。“通常大家都说用耳朵听,而我是用全身的骨骼肌肉和皮肤一起在‘听’。很多时候我都能看见,对于其他人来说,声音被周围无数的噪音所淹没。而且我经常看见人们快步、奔跑和推搡,就为了能早一点,或者只是准时到达。我努力把自己从这种喧闹的都市生活里抽离出来,我已经迈出了这一步,回到我生活的村庄里去享受声音。”
登上高山,翱翔蓝天 伦敦奥运成为亮点
除了音乐,格莱尼的生活其实比大多数普通人还要精彩许多。作为登山爱好者,她在2010年12月攀登上了非洲最高峰——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雪山。而且早在1986年,她就开始学习飞行,如今已经可以非常自信地驾驶飞机翱翔于蓝天。格莱尼还说,不论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演出,她都会将绝大部分的休息时间用于逛当地的书店,24岁时她就完成了自传《美妙的震动》,并且常年为杂志专栏撰写文章。听力的丧失使得她对自己所爱的音乐有了更为特殊的感情。“我最欣赏的音乐家是杰奎琳·杜普蕾与格伦·古尔德——尽管听不到他们的演奏,但他们的故事还是令我大受启发。”
然而,人们最新的记忆则是来源于格莱尼在伦敦奥运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在那个难忘的夜晚,她通过打击乐将“工业革命”时期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投入忘我的表演让全场观众都为之动容。“当我接到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演出邀请的时候,我感觉既荣幸又谦卑。所有的人都为这个举世瞩目的赛事付出了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努力。在这么多的努力中,我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就,毫无疑问,这个晚上我永远都无法忘怀,我就是那场全球最精彩的演出的一部分。”格莱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