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韵老师们接触学生做咨询的时候,学生们总是追问一个问题:“中国歌好唱,还是外国歌好唱”。其实不只是学生,很多专业歌者也时常会各持己见为这个问题争得不可开交。说中国歌好唱者,中国歌可能唱得多一点;说外国歌好唱者,可能因在基础训练中就使用了较多的外国作品,从而觉得它唱起来更加顺畅。面对时至今日仍难于平息的争论。
无论演唱中国或是外国声乐作品,评论或者给出一种“好唱”、“难唱”的结论,一定是在有比较的前提下形成的。所谓有比较,就是你必须是曾经体验过演唱中国声乐作品并且也必须具备诠释过外国声乐作品的亲身经历,并且在有着演唱中国声乐作品并且也演唱过外国声乐作品的亲身经历的前提下,你必须是储备了演唱中外声乐作品的量的比例。如果你一生专注外国声乐作品并有所成就,然后就说外国作品如何如何之难,或是你基本没太多接触外国声乐作品而以演唱中国作品为主,而后就以“中国歌比外国歌难唱多了”以此来抬高自己的声乐地位,两者的思维和理论皆难服众。
在中国的声乐发展史上确有那么一段美声就是“吃窝头”,声音窝在嗓子眼里,唱的什么字谁都不知道;民族唱法就是“明亮靠前”,曲解了“字正腔圆”、“以字带声”的声腔理论,把所有的字“努力”地扔到牙齿外边,完成一种“口腔体操”式的歌唱的历史。时过境迁,中国声乐发展至今天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那些在国际声乐舞台上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的美声歌手没有谁在“吃窝头”;我们的民族唱法也由六十年代以前的单纯的“明亮靠前”、“以发直音为民族风格”发展成为以美声发声法为基础演绎有中国风味的声乐作品的、带有假声的、追求共鸣的、柔美的、慢慢能为世界人们所能够认可的演唱形态。那种“因为唱了大量外国作品而唱不好、唱不了中国歌”、“因主攻外国声乐作品而厌恶中国歌”,或是“因唱外国歌拿手而说外国歌就是比中国歌难唱”的歌唱家可谓少之又少了吧。反之,我们也绝不可因自己唱了“一大把”中国歌,而且也基本上属于“只会唱中国歌”的歌者,就责备那些唱外国作品多了一些的歌者“不会唱中国歌”。其实我倒是觉得,一个掌握了美声发声法的歌者、歌唱家一生“只会唱中国歌”没有什么不好,更不能产生一种变相的自卑,生怕别人不知道其中国歌唱得多么好,或是产生一种奇念,给人们造成一种“外国歌唱得很好,中国歌唱得更棒”错觉。我觉得,每一个歌者都有他的侧重,就如同我们不能指责一个地道的梅派演员为何唱不好程派唱腔一样。
声乐作品不分中外,唱好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切不可轻易断言哪个好唱、难唱。如果能把中外作品都能唱好,那当然是最理想的。就歌唱而言,专长某方面者不好以己之长掩己之短、辨己之短,更不好苛求甚至贬低有另一方专长的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