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听一朋友谈他教育孩子的一段感悟:
——女儿考上大学后,虽然离家很近,但为了锻炼她独立生活的能力,还是决定让她住校。这可不得了了,开学前半个月,她妈就开始给她买这买那,几乎天天去超市,结果买到开学那天还没买够。从吃的到穿的再到用的,家里东西多得都快成个小超市了。我心里着急,有这个必要吗,这是多大的浪费呀!可是看到她妈那副慈母的样子,又不忍心给她泼凉水。女儿只是听任她妈成堆地往家搬东西,无动于衷。
开学那天送女儿上学的时候,我就像搬运工似的跟在后面,累得我满头大汗。到学校我把东西放下,对女儿说:“你不在家,没人跟我斗嘴了,你老爸该多寂寞啊。”我这话虽然发自肺腑,但也是不经意说出的。结果女儿一听这话,一下扑到我怀里哭了半天。她妈在一旁嫉妒得直瞪眼,心里很不平衡。
送完女儿出来,爱人就骂我们女儿没良心。说她自己为了女儿上学,忙活了半个多月,累得觉都睡不着,到头来女儿连一句感激的话都没有,甚至有时候还嫌她烦。说我什么事儿都没干,只一句话,就让她哭老半天。说着说着,爱人眼圈子红了。
我一看,赶紧安慰她:“其实当然还是你最关心孩子,她也早已习惯了,觉得你做那些都很正常;我对她很少过问,稍微给点阳光她就灿烂了。”爱人听了这才感觉稍微好些,但是还是骂我们爷俩没良心。
其实有句话我没说,说出来怕爱人更伤心:“你虽然给孩子买了好多好东西,但你做的那些不是她最需要的,甚至是多余的,孩子当然没反应了。我虽然只说了一句话,但是说到孩子心坎上了。这句话饱含着我对她的尊重、理解和疼爱,这正是她最需要的,所以她就感动得不得了。”
朋友的这段感悟很有代表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孩子的物质生活大都得到了充分满足,甚至出现了过剩,这跟我小时候完全不一样。我小时候在农村上学,自己带饭,一周就拿着一毛钱上学,心里却总是充满感激,唯恐做出对不住爹妈的事情来。可在衣食无忧的今天,孩子心理上的问题却层出不穷。据世界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当今独生子女心理疾病患者高达33%,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现象。
不幸的是,这种恐怖的现象在中国已愈演愈烈,要想扼制这一现象,我们必须仔细研究,现在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首先,现在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一起玩耍斗闹的兄弟姊妹,没有手足。在学校里,当前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导致了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同学之间学习之外的交流几乎都被剥夺,也难以找到知己朋友。但人是有思想和感情的,需要互相交流。而人有了烦恼和不良情绪更需要排遣和发泄,发泄出来也就轻松了。当他没法发泄时,也只有憋在心里,经常这样压抑自己便会憋出心理疾病,所以心理疾病患者大都是这样来的。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孩子不管是生理还是心智,发育都比较早,内心世界都很丰富。如果孩子外界的朋友少,父母再不做他的朋友,甚至与孩子心理上处于对抗状态,那么一个问题孩子便由此产生了。所以,现在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真正尊重、理解他的知心朋友,而不是事事给予他指导、管教并包办一切的家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要放下家长的架子,成为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知心朋友。
其次,既然孩子物质上出现过剩,那么经济上的付出就不再是关键了。但我发现,很多家长总以为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都得到了满足,自己便为孩子做到了一切。甚至有些家长为了孩子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自以为只要肯花钱就能换来孩子的美好前程。这种现象在成功人士的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事实是,越是成功人士,由于工作压力大越没有时间陪孩子,想在孩子身上多投点资金来弥补对孩子的关爱,其实这些家长是错上加错。越是这样家庭中的孩子,他真正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家长陪着他共同成长的时间。反观有些家长,个人事业红红火火,自己的孩子却一塌糊涂,家长还反过来怪罪自己的孩子。如果这样的家长也算成功的话,那这种成功究竟有多大价值?
富二代,官二代,似乎过不了三代,“怪圈”轮回,原因大概来自于“其实你不懂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