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是中国古代汉族大型打击乐器。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中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 3枚组合起来的。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9 枚一组的和 13 枚 一组的,等等。1957年,在我国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编钟13枚演奏的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响太空。实际上编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当时的钟多为陶制;商代以后的编钟多为铜制。
编钟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钟”组成,每一个钟体上都饰有简单的兽面,内腔是空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编钟的编制有许多种类,东周时期的编钟以九枚一组的居多;较大的编制以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为代表,共计六十四枚,分三层悬挂。
编钟属于变音打击乐器族,发音类似钟声,清脆悦耳、延音持久。具有东方色彩,适合于演奏东方五声音阶的音乐。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